所謂的刻意練習
有別於我們一般所認知的練習
,而是一套以系統化方法有效的進行自我訓練,以邁向卓越之路。書中所提到的要素如下:
專為提昇表現而設計 通常有指導者
幾乎在任何領域的初期
中,有個教練在旁指導不僅能縮短時間,更重要的是他能從你自己看不到的角度觀察你,給予建議指正,讓你不會在初期就養成的不是很正確的觀念或習慣,減少你在未來修正時所花的成本。
對練習成果持續反饋
如果看不到自己的練習成果時: 1.你不會進步 2.你也不會再意。自然而然的就會失去練習的意願,因此指導者在此扮演了重要的角色。但多數情況下,指導者並不能全面的協助你進行反饋,你必須想辦法建立一套可以進行自我評估的機制。
每個人的反饋評估標準都是不一樣的,因為這是針對自己的程度,為找出改善項目而設計的。厲害的人會分析自己的行為,切割出極為具體的層面,然後專注於琢磨某個項目直到改善為止,接著就再繼續琢磨下一個項目。
舉例來說,籃球員一般會上健身房鍛鍊某部位的肌力,而優秀的籃球員會想辦法了解自己哪部位的肌力待改進,詢問教練最適當的器材選擇,然後自行開始進行鍛鍊,接著再從球場上的表現進行自我評估。
在”學習區”多次且反覆的進行練習
理論將表現層面,以三個同心圓說明: 舒適區
、學習區
、恐慌區
。以開車為例,在駕訓班期間可稱之為學習區,我們的心智處在全神貫注的狀態
,感受每一次換檔、油門、煞車的經驗。上路一段時間後我們脫離了全神貫注,可以一邊開車一邊思考別的事情(當然這不是對的:p),可稱之為舒適區,而恐慌區則是難到我們連怎麼著手都不知道。
假如我們想要更精進開車技術,就必須將心智帶往學習區,例如在停車場建立練習環境或平常開車時讓自己的心智脫離”自動導航”狀態,隨時注意每一瞬間的細節。人必須處在學習區才能保持進步。
因此找出學習區
(通常不太容易),然後隨著學習區的變化,強迫自己持續待在學習區反覆練習(這更難),過程中肯定是苦在其中、乏味無趣,並且不斷尋找自己不擅長的事,這就是刻意練習最重要的一環!!!
心力交瘁
如同前述開車的例子,練習過程是保持全神貫注的,因此肯定無法連續長時間如此。不管在哪個領域,一天 4~5 小時是刻意練習的上限
,而過程中又會分成幾個不超過 60~90 分鐘的時段
,沒有人能夠持續練習一整天的,因為專注力會減退。我想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:p
而卓越者絕對不允許自己在專精領域中受到自動化綁架,除了平時刻意練習要避免自動化之外,一旦發現自己因為練習到心力交瘁而進入自動化狀態時,就應該停止練習,直到恢復專注力為止。
再整理一下刻意練習的特點: 通常有指導者
、持續反饋
、待在學習區反覆練習
、全神貫注直到心力交瘁
這些特點有助於你設計自己的練習架構,但書中仍一再提到,不管練習是經過多縝密的設計,另一項重要的變數是個人努力程度
,包括你如何安排自己的練習時間、花了多久的時間進行刻意練習,這些才是成為頂尖最重要的因素。
接下來將會說明刻意練習運作的原理,深入了解卓越者為何能夠和一般人不同之處!!!當你了解之後,便會明白你和卓越人士之間的差距不再遙不可及或無從理解起。